一、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1.推动以政府令形式出台《天津市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制定《市审计局关于建立审计项目后“三个一”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组织召开分析会和培训课,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切实推动内部审计履行职责。
2.制定和落实《天津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天津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办法(试行)》,提升全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质量,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效能。
3.建立健全《天津市审计局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与信息化水平相适应的审计业务质量控制机制。编制《天津市审计局审计业务规范汇编》,强化审计干部对审计业务规范的学习掌握,进一步提升审计执法水平。
4.贯彻落实《天津市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审计执法中,关注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情节的相关审计证据,调整规范行政处罚文书模板,进一步规范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行为和行使行政处罚权,保障审计执法依法合规。
(二)重点执法任务完成情况。
1.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研究出台《以审计之为助力营造健康活跃“经济生态”推动“十项行动”部署落实落地的工作意见》,开展我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推动国家及我市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开展产业用地高质量规划利用政策专项审计调查,促进我市产业用地集约、节约、高效规划利用;开展服务重点企业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助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主战略。组织召开京津冀三地审计机关协同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牵头开展京津冀三地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不断深化京津冀三地审计协同工作机制和成果运用。
2.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开展年度市级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等审计,揭示财政资金统筹管理不到位、预算管理不够精细等问题,推动财政部门制定完善《市级事业单位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审核工作办法》等7项制度,推动市级各部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3.聚焦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和资金,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耕地保护利用、农村污水处理、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审计项目,严查违法违规和损害百姓利益问题,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盯市委、市政府“保交楼、稳民生”工作落实,组织区级检查组对原有预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检查,督促追回挪用资金,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三)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1.加强锻炼培训,干部能力素质持续提升。聚焦职业精神塑造和专业能力提升,把培训作为提高审计干部专业素养的途径和抓手,持续组织开展“三支队伍”培训,全面培养干部“能查、能说、能写”能力。4名干部参加审计署联合国审计项目,在艰苦环境、吃劲岗位磨练,在关键时刻考验。以举办2023年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为牵引,引导审计干部提升能力本领,持续激发干部创新竞进的活力。
2.研究制定《审计实务导师制实施办法》,为全市审计机关47名新入职公务员举办初任培训班,助力提升年轻干部能力素质。组织开展“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高审计执法效能”法治专题培训,邀请市司法局有关人员就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开展授课,组织获评2022年度优秀审计项目主审开展经验交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强化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意识。
3.组织开展执法资格考试。按照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全市审计机关2023年度新增行政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增加审计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知识储备,提高公共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审计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四)执法监督职能发挥情况。
1.首次组织开展市审计局业务处室审计项目评查,通报评查发现的典型问题,要求各处室对标审计署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查找差距、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审计执法质量。
2.围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和审计质量控制情况,对东丽区、北辰区、宁河区、静海区和蓟州区审计局开展审计业务质量检查,进一步提升区级审计机关审计执法质量。
3.坚持以优秀审计项目为引领,组织开展2023年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评选出12个优秀审计项目,其中粮食安全项目获评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推动评优向创优转变,以点带面提升审计业务质量。
4.制定《市审计局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梳理审计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和责任部门,以专项整治助推审计执法水平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审计执法的质量和效能仍然有待提升。
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质量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审计深度有欠缺,全局性、前瞻性、制度性的审计建议还不多,对促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提供决策依据不足。
(二)审计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存在差距。
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审计干部梯队配备还不到位,优秀的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审计干部队伍中坚力量不足,能够担当重大、重要审计项目主审的干部较少。
(三)大数据分析利用发展不平衡。
审计人员对运用大数据提高审计效率、拓展审计深度的认识不足,审计组自行开展数据分析的主动性不强,将大数据转化为提升审计效率和查核问题精准度的有力武器还不够。
(四)督促整改的工作机制不完善。
健全完善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短板,在推动有关单位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上力度不足,在丰富贯通协同渠道,形成整改工作合力上招法还不多,在监督检查审计整改效果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深化。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组织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专项整治推动解决审计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审计干部队伍管理,推动审计执法理念更新、执法方式优化。
(二)加大审计执法人员培训力度。
积极参加审计署组织的各类培训,开阔审计人员视野,提升审计人员格局。围绕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执法中的常见问题,组织开展审计法治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优秀审计项目经验推广,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三)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
坚持以用促采,扩大数据采集覆盖面,为开展大数据审计提供保障。扎实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进一步释放大数据审计威力。通过教育培训、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审计干部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四)加大审计整改检查工作力度。
制定年度审计整改督促检查计划,推动重点问题整改。深入检查审计整改效果,推动以整改促进规范提高的审计监督闭环。加大审计整改合力,对整改难点问题,组织做好多部门会商,共同研究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