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建设有效的内控管理的重要措施。西青区审计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内控环境薄弱,内控意识淡薄。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的单位一把手缺乏内控制度理念,内控意识淡薄,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因此很多单位的内控制度环境薄弱,内控意思相对淡薄。
二、内控制度制定过于简单。很多单位内控制度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不同组织机构、不同工作流程及工作性质的差异化管理,缺乏实用性。组织机构不健全、各岗位职责不明确,没有实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重要岗位的定期轮岗,各部门及岗位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的监督作用,使得内部控制工作防弊纠错的效能大打折扣。
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内控制度长期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单位对经济活动的发生缺乏监督,如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相关合同的签订等,赋有监管责任的财务人员对情况不能全面掌握,造成财务控制风险。二是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监管不到位,如台账、盘点、交接等缺失。三是一些财务人员的分工不明确、未取得会计资格证等。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如对“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大部分单位都能做到上会讨论、集体决策,但对“三重一大”等事项决策的正确性、落实的准确性、效果的显著性等缺乏跟踪监督机制。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1.各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要求细化规范管理,实现不相容岗位的牵制约束。2. 实行绩效管理,促进强化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形成长效激励机制。3.结合实际抓“内审”建设,有效落实单位自我监督。一是有条件的单位都应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发挥财务与内审不相容岗位的牵制作用。二是下属单位较多的管理机关财务部门应担负起对下属单位的监管职责,同时管理机关应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对机关自身进行监督。4.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内控规范的培训力度,提升内控管理理论指导水平和管理水平。